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2:00:00
7月23日,咸阳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咸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朝阳,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魏曙新,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红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安排。
民政局:聚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快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解决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咸阳市民政局从着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四个方面,聚焦“老有所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朝阳介绍,2024年10月,咸阳市政府出台了《咸阳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咸阳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保障、政策扶持4个方面列出27项服务项目,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汇聚。
投资3.2亿元,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850个、镇(街道)区域养老中心50个;采取新建、改造、整合、挖潜“四个一批”办法,新增养老床位13418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9846张,其中机构护理型床位4386张,占机构养老床位62.6%,超出省上规定55%标准;全市5026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建立148个养老助餐点,投入963万元对助餐点进行了补贴,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老年人探访照护,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同时,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建立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银发经济。
下一步,将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卫生健康委:细节处发力 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堵点难点
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魏曙新表示,近年来,咸阳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和难点,坚持问题导向,从细节处发力,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把改善就医体验作为卫健领域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取消门诊预交金,优化住院预交金缴纳、费用结算等服务流程,简化就医流程,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院长接待日”“三代办”等便民举措,开展过度医疗、违规收费等问题集中整治,扎实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推行“六个多”医疗服务人文关怀行动,群众就医负担减轻,满意度得到提升。
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通过新建托幼示范中心、增设普惠性托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托班延伸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充托育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托育机构297家,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46。
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9家,29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致力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推动中医药特色服务走进群众,积极发挥陕西中医药大学和两个附属医院在咸人才和技术优势,连续5年开展“千名中医下基层”活动,组织市级中医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带教,举办中医药文化集市、义诊咨询等活动,将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特色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渭城区和袁家村中医药一条街深受群众欢迎,不仅方便了群众看中医,也让中医药文化更贴近群众生活。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医改的各项部署,强化示范引领,加强监测评价,努力让更多医改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医保局:以“实、明、准、稳、优”推进参保长效机制落地落实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是医保部门的使命担当,全市医保工作把打好“八场硬仗”、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后顾之忧作为新时代深化医保改革的目标方向,积极顺应人口老龄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和人口跨区域频繁流动的时代特点,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实现了医保覆盖面由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持续向优的转变。
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红介绍,今年,陕西省出台《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为切实做好有关工作,咸阳市医保局以“实、明、准、稳、优”推进参保长效机制落地落实。自2025年起全面落实参保激励机制,对城乡居民连续参保人员和当年零报销人员的,提高大病保险年度支付限额,累计提高总额达到大病保险年度报销额度的20%。
全面放开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让异地就业、异地务工、异地居住和上学的群众和孩子们就地就近参保和报销。实现家庭共济参保,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为近亲属缴纳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费用,今年通过家庭共济缴纳居民参保费的达到14.3万人。
聚焦重点人群,加强部门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发动宣传动员,完善全民参保“一人一档”数据库,积极推动各类人群依法参保。2025年共资助13.3万困难群众参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100%参保全覆盖,新生儿、大学生参保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增涨45%和16%。
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三大目录逐年扩围增量,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达到70%左右,职工达到80%左右,农村低收入人口县域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到80%。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实施1021个国家集采药品、41大类医用耗材,药品平均降价50%,最高降价96%,耗材降价明显,5年来累计为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0亿元。
巩固“网上办、掌上办”成果,推进参保缴费业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厅联办”,利用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基层“网格化”帮办代办和“15分钟服务圈”等便民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下一步,将紧扣医保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夯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根基,推进全市医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西西新闻咸阳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