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9 10:34:34
先来了解一下蝙蝠的生活习性,蝙蝠是一种群居动物,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温光线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而最大的狐蝠的翼展达1.5米。如果成千上万只狐蝠展翅,那场面可想而知,绝对是科幻大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的大山里隐匿着一个神秘的崖壁,聚集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因此当地人称它为飞鼠岩,据说那里蝙蝠的数量多达一千多万只。飞鼠岩的蝙蝠可以井然有序的大规模行动,而飞鼠岩优越的地势形成了蝙蝠躲避猛禽天敌的天然屏障。每年九月,飞鼠岩的蝙蝠会全部消失,在长达几个月时间里空荡荡看不见一只蝙蝠,然后某一天成千上万的蝙蝠突然出现并盘旋在高空遮天蔽日。中国科学院动物学博士张礼标带队来到飞鼠岩实地科考,希望通过对当地蝙蝠的研究,揭开蝙蝠生存环境的秘密
。
1976年8月26日刚果(金)北边城镇爆发,44岁教师Mabalo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
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最终造成西非国家5800多人感染,经医学研究病毒携带体为蝙蝠等灵长类动物。
2003年全球爆发的SARS病毒事件,)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 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SARS病毒也在蝙蝠的身上研究发现,或是携带或是病源。
《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蝙蝠性能泻人,观治金疮方,皆致下利,其毒可知。
蝙蝠既非鼠也非鸟,同其他动物一样这种史前动物慢慢在消亡,不知道这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如果蝙蝠飞进家里千万不要打死它,打开窗户等待它自己飞出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