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42:00
近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传来好消息,在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首个基于DeepSeek私有化部署的生成式剪纸产品——“剪艺图灵”成功问世。该项目以剪纸艺术为核心,创新融合AI技术,实现剪纸数字化、智能化蝶变,让古老非遗绽放科技光彩。
“打开微信小程序‘剪艺图灵’,可以根据文字生成你想要的剪纸图案,花、鸟、山、水……”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智能实验室,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田华向记者演示了“剪艺图灵”的用法。记者在小程序界面提示词一栏输入“烟台苹果”之后,不到两分钟,一幅精美的苹果团花剪纸图样便在下方生成。“生成后,我们便可以打印,然后进行自己的剪纸创作了。”田华表示。
文字竟然像变戏法一样生成剪纸图样,这是如何做到的?“项目基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技术而展开,通过中英文识别技术,对接DeepSeek接口进行关键词优化,高效生成与剪纸艺术相关的创意内容。”项目主持人、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高晓燕说,“项目技术路线包括数据收集与整理、图像识别与理解、生成与创作等。”
该项目研发团队由4名老师、7名学生组成,大家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剪纸作品图像作为AI的学习资料,这些图像要涵盖各种风格、题材和年代的剪纸,以便让AI全面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进而运用算法进行组合和创新,创造出全新的具有剪纸艺术特色的图案。
“在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衣培娟等专业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在后台数据库输入了4万多张剪纸图样,包含人物、动物、花卉、几何图案等,形成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高晓燕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图片数据集和AI模型拥有原创版权,并通过数据安全技术穿透,确保版权的清晰与安全,支持微信小程序、APP、PC三端融通。基于平台的开放性,项目支持低成本的非遗个性化定制,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对于用户而言,“数字剪纸”操作起来固然简单,然而从想法到构思再到完成,设计研发团队却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研发过程中,我们面临海量剪纸作品的数字化采集难题,如生成图案生硬、缺乏艺术美感、剪纸的符号特征不突出等,团队在不断攻克难题的基础上,还邀请了众多专家,帮我们一点点调整与设计,一点点训练与优化,才达到今天的效果。”高晓燕说,“团队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剪纸艺术美育与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作用,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深耕非遗剪纸文化传承与育人研究,设有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所、数字创意研究所、“胶东手造”匠艺传承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是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持新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大数据实践基地等省级平台,建有大数据应用研究所、智慧粮食物联网实训室、大数据与智能决策实验室、数据处理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等6000余平方米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余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0余项。
“剪艺图灵”项目负责人高晓燕对剪纸艺术怀有深厚的热爱。自2011年起,她开始涉足剪纸领域,主持、参与过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非遗剪纸艺术的新媒体传承创新平台、数字教材《非遗剪纸设计与制作》、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爱剪纸 爱生活”等,指导学生制作的非遗剪纸动画短片多次获奖。
谈及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高晓燕说:“我们正在更新‘剪艺图灵’版本,将界面设计得更加美观,未来会将中英文的功能分开,用来减少翻译时间增强用户体验感,同时要增添设备与算力来提高效率,丰富多样化的剪纸效果,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