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5:24:00
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磨砺与锻炼,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重要转折点,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中国14年的抗战,逐渐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两个战场互相呼应,成为亚洲大陆打败日本的主战场。中国最早举起反侵略的旗帜,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结盟战略。中国抗战使日本无力“北进”,也迟滞了“南进”步伐,为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有力地支援了东南亚、太平洋和欧洲等多个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有的贡献。罗斯福多次赞扬中国:“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在抗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完成了由边缘走向中心的重要转折。中国与苏美英一道发起多个重要国际会议,重新设计和创建新的国际秩序,奠定了抗战胜利后的大国地位。1942年1月1日,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的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一环。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确立了中国在未来的联合国组织中与苏美英同等的特殊地位。抗战期间,中国在不懈努力下废除了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洗净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沉积百年的丧国耻辱,中国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与民族的尊严。
抗日战争重塑了民族精神。“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全面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为国捐躯,他们将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地与国家危亡相连接。东部工厂的千里西迁,百所高校到后方去的跋涉,数千南洋技工牺牲在滇缅公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到达空前的程度,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成为国人心中永不倾倒的长城。
抗战也锻造了民族新的领导力量。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其领导人民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开辟和创建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力量逐渐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骨干和主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大搞民主与民生建设,如抗日根据地政府人员的构成施行“三三制”原则,开展“精兵简政”和“减租减息”运动等,将抗战与民主有机统一结合,推进了抗日根据地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这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使得抗日根据地成为长期支持游击战争的坚强阵地,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新的领导力量的锻造,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近代以来深陷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重大转折。
(作者为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