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6:54: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震 田佳玉
2025年5月1日12时,随着伏季休渔期正式启动,威海市远遥、石岛等渔港内千余艘渔船陆续归港停泊,标志着威海海域进入为期四个月的“休养生息”阶段。作为全国海洋渔业重镇,威海以“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为导向,通过“休渔+管理+服务”三措并举,全力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在威海市远遥中心渔港,一艘艘渔船整齐排列,渔民们忙着整理渔具、检修设备,为下一季的丰收蓄力。据威海市海洋发展局消息,今年伏季休渔期将持续至9月1日,期间将严格落实“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要求,全市2000余艘渔船全部归港休整。今年,威海市海洋工作将聚焦科创引领、产业体系、要素保障、安全防线4大领域,实施19项具体措施,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休渔不休管,威海依托“双北斗”定位系统、AI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构建起“陆海空”一体化渔政监管网络。全市在册渔船均配备定位保暖救生衣,渔船北斗终端在线率达100%,可实时监控渔船动态,严防偷捕、越界作业等行为。此外,威海海事局联合多部门推出“渔船推荐航路”,在石岛东南通航密集区划定专用航道,有效降低商渔船碰撞风险。
休渔期间,威海加速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升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科创能力,高质量完成3.22亿元增发国债资金支持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建设项目,年内吸引海试单位开展重大试验40次以上,落地转化海水淡化装置、海空天一体化设备等技术成果,建设海洋碳汇数字化平台,锻造海洋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在严守休渔红线的同时,威海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桑沟湾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通过“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实现渔业增效与生态修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