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5:12:00
数据显示,一季度,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自2023年以来连续8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的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工程师正远程测试一台隧道打孔机器人。该机器人拥有高精度的液压机械臂和履带式底盘,可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市政建设方面开展灵活高效的钻孔作业。
贵州国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部软件组组长谭武贇表示,设备臂展达到6.8米,前端负载达到200公斤,可以90秒完成遇阻打孔,是传统人工的6至8倍。
现在,企业已形成完整的机器人研发体系,并获得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2项软件著作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制造业产线、物联网等领域。
贵州国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部副部长刘小波告诉记者,企业细分了包括算法、电气、机械设计、装配等各个领域专业的人才,着重打造机器人操作系统,所有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希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家石墨装备制造业近期自主研发的5米数控车床,不仅能为客户“定制化”生产产品,还将加工效率提升了一倍。今年一季度,企业订单达到6000万元。
贵州兰鑫石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颖表示,通过企业十几年的自主研发,进口设备比例越来越少,完全可以国产。希望今年产值突破2到3个亿。
市场需求对产品供给起着牵引作用。近年来,随着司美格鲁肽等药物在糖尿病、减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多肽药物市场持续扩容。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贵州铭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投入多套先进设备、优化产线管理,多肽药物产品实现月产能20公斤,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一季度,企业产值达到1300万元。
贵州铭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仁友告诉记者,今年计划继续投入,扩大产能5倍左右,达到年产值5亿元。开发更优更好的产品,为患者和健康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贵州各地工业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遵义天磁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锰矿资源,实现年产6万吨高纯低硒电解金属锰,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眼下,企业正推动生产智能化转型,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幅超过10%。
遵义天磁锰业集团有限公司选粉车间副主任陈永鸿表示,上了新设备后,电耗从原来的45度/每人,降到现在的20度左右/每人,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
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立足资源禀赋,加大对黄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科技攻关,不仅攻克了多种金矿石的冶炼工艺,还将矿石的综合回收率从85%提高至92%,年经济效益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亿元。
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蒋明表示,目前正加快推进簸箕田2金矿、水银洞金矿探转采等增量项目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年黄金产量5吨、加工冶炼黄金6吨,产值50亿元、就业千余人。
通讯员:李彦君 朱小明 郑海海 李燕唐宇 顾玥玥 张海生 刘莉 尹修啟 汪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