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2:42:00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藏北羌塘草原,高寒缺氧,连灌木都难以生长,除了人们辛勤牧养的一群群牛羊,除了夏季的那一点润泽和一抹绿,一切似乎显得贫瘠荒芜。然而,坐落在这里的曲布村,一座海拔4900米、仅有 50 户不到 300 人的小村庄,牧民群众的生活却被一间洁白明亮,会发光的小小牧家书屋滋润着。
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灵魂
在这间小小的牧家书屋里
奋力汲取着知识的力量
让无数牧民的希望得以绽放
无数牧民的心灵得以成长
使牧民们学会走出书屋
用知识铺就前行的道路
在流水般的岁月里
成为这片土地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十几年间,这间小小的牧家书屋已有3000余本书籍,从党的理论到绘本图画,从文学艺术到历史记录,从生产技术到科普读物,应有尽有,如同知识宝库吸引着牧民群众。在牧闲和学校假期期间,看书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约有1000人次前来阅读,年均借阅量约50本书,对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牧民和孩子们早已将这间小小的牧家书屋当成第二个家。无论春夏秋冬,书屋都会准时开放。当牧民们在养殖方面遇到问题,或是在生活中面临卫生保健、理财致富、科学饮食、子女教育等各种问题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起从书本中寻找答案。
不识字的牧民也深受感染,常常看着看着便发出“啊啧啧!”的感叹,他们说看图册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孩子们也热衷于当他们的“小老师”,利用假期时间,耐心地教他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慢慢他们逐渐能够阅读简单的文字,理解更多的内容。
在每年的寒暑假,孩子们也会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纷纷涌入。
村里的党员,经常会主动前来寻找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书籍。
村里的医生、兽医,以及经常负责去放牧的群众,也要时不时来学一学医学、卫生保健、畜牧养殖和防疫等科学知识,没有老师也能现学现用。
负责值守村妇联开设茶馆的妇女们,也要先来学一学厨艺。
年老的党员甚至会反复阅读、互相讨论,联想当年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感恩毛主席的伟大智慧和那一代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又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但凡说起党和国家,必须加上“呈倾”两个字(意指受了无尽恩泽)。村两委干部和牧民宣讲员常常学历史、学理论,还会查找法律法规,然后马上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宣讲和各种事务当中,经常指导村民注意守法尊法。
为村民提供一间温馨舒适的书屋,一直是书屋管理员的追求,村民们对知识的热爱也转化为对书屋的管理热情,不管是村两委干部、党员,还是联户长、老师、学生、村医,甚至是一些上过学的牧民,都会自发的整理书籍、打扫书屋,帮助登记借阅簿。小小的书屋,成为了牧民们心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这间小小的牧家书屋,汇聚着人类的智慧和记忆,犹如大地无言、滋养万物,静穆地矗立在这片草原上,静静地等待着牧民们,温暖着每一颗求知之心,帮助他们在这里打开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传承着世代华夏儿女的梦想与希望。
这间小小的牧家书屋,是一段说不完且无言的故事,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但它却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一种诠释,是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平台,是对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理念的生动实践。它将一直守护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知识的光芒继续照亮通向和美乡村和美好生活的道路。
来源:申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