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2:53:00
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管理规模全部突破万亿。据母公司财报披露,2024年,六大行理财子公司实现管理规模和净利润“双丰收”——总规模突破10万亿,同比增长20.6%;净利润总额达92.4亿,同比增长16.1%。
其中,农银理财、工银理财管理规模领先,直逼2万亿,增速均超20%;中银理财增速为15.3%,管理规模排名从上一年第1掉至第3;交银理财、中邮理财以超30%的管理规模增速领跑,中邮理财管理规模首次破万亿;建信理财同比增速仅有6.6%,落后明显,管理规模被交银理财超越,排名第5。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中邮理财、建信理财均披露了2024年产品布局或资产配置情况,2024年,两家公司显示出“反向操作”,中邮理财“追涨”——在股市、债市同步走强下,非现金产品(含固收、权益、混合类等)规模占比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建信理财投资债券、权益规模则减少590亿,现金、存款等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0.8%。
管理规模集体迈入“万亿俱乐部”
交银、中邮增速超30%,建信增速仅7%
据财报数据,2024年末,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全部站上万亿台阶,但排名重新洗牌。其中,农银理财以1.97万亿的规模位列榜首,排名较上一年上升两位;工银理财(1.96万亿)、中银理财(1.88万亿)紧随其后,工银理财排名保持第2,中银理财排名从上一年第1跌至第3。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行财报
2024年末,农银理财、工银理财管理规模同比增长均超20%,分别达24.1%、22%,中银理财增速为15.3%,相对落后;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则以超30%的同比增速成为“黑马”,交银理财规模达1.62万亿(+31.4%),排名第4,中邮理财规模首次突破万亿(1.02万亿,+31.7%)。
财报显示,2024年末,建信理财管理规模为1.6万亿,同比增速仅有6.6%,增速在六大国有行中大幅落后,管理规模被交银理财超越,排名第5。
2024年,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叠加债市走牛,存款“搬家”推动理财市场规模扩张明显。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存续理财产品规模29.95万亿,较年初增加11.8%。
2024年末,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达10.05万亿,同比增长20.6%,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分析指出,这或与2024年限制“手工补息”等监管动作有关,国有行存款端在2024年严监管中受到冲击较大,一般来讲,存款从银行表内流出后大部分还会保留在自家银行体系内的理财子,较少分流至中小行理财。
此外,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渠道,成了部分理财子公司的策略选择。交银理财表示,该公司积极拓展行外代销,2024年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9316.34亿,占比 57.58%,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
中邮理财指出,邮银渠道客户数量稳步增长,累计客户数达1610.56万户,增幅28.28%,创历史新高 ;行外零售渠道多点发力,规模年增98.10%,居行业前列 ;机构理财大客户服务模式持续突破,存量规模达1380.19亿。
三家净利润增速超20%
工银理财增速垫底
2024年,在管理规模普遍实现双位数增长情况下,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全面正增长,且均回到10亿上方。其中,中银理财管理规模虽然跌至第3,但净利润以19.63亿领跑,同比增长20.6%;农银理财净利润在上一年“腰斩”后,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5%至19.57亿,排名第2。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行财报
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净利润在上一年分别同比大跌53.4%、33.8%后,2024年同样实现恢复性增长,分别回升至15.26亿(+15.3%)、10.3亿(+22.5%),分别排名第3、第6,中邮理财净利润重新登上10亿台阶。
2024年,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净利润增速仅有个位数增长,工银理财增长7.3%至14.22亿,净利润增速最低,交银理财增长8%至13.4亿,净利润排名分别为第4、第5;另一方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是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唯二净利润在2023年实现正增长的。
2024年,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增速普遍不及管理规模扩张速度,背后与理财行业掀起的多轮“降费潮”息息相关。据了解,固定管理费、销售费、托管费率和浮动管理费率等是理财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去年以来,包括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在内,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宣布调降旗下多只产品销售费率和固定管理费率等。
有分析指出,近两年来,降费率与调降业绩比较基准的操作时常交替或同时出现,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收益率预期下行,理财公司通过降低投资者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Wind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新发业绩比较基准为3.61%,2024年已经下降至3.07%,2025年以来进一步降至2.61%。2025年3月,超400只产品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有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3月24日,建信理财发布公告称,建信理财“嘉鑫”(13个月)定期开放固收类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第2期的业绩比较基准由2.3%~3.6%下调至1.0%~3.0%,这意味着,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下调60个基点,下限下调130个基点。
中邮理财产品布局“追涨”
建信理财债券、权益资产投资降近600亿
2024年,在产品布局或资产投资上,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表现出不同倾向。
农银理财表示,持续完善理财产品图谱,创新推出首款挂钩乡村振兴债券指数主题产品,首次发行“目标盈”产品,持续做优“优享”品牌优先股策略产品和“鑫享”品牌非标资产策略产品。完善养老金融理财产品体系,截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7只养老理财及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超115亿,本年度“顺心灵珑”养老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分红近3亿,惠及超5万客户。
工银理财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服务,践行为民理财。其提到,积极布局发行科创主题、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丰富大湾区、慈善、养老等主题产品布局,推出目标止盈、区间盈等特色机制。
中银理财同样指出,打造以绿色、普惠、养老主题产品为重点,跨境主题产品为特色,多资产多策略的理财产品体系,以主题产品发行带动主题资产投资。交银理财则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投资者利益优先理念,适时调整产品设计发行重点。
记者注意到,中邮理财、建信理财均披露了2024年产品布局或资产配置,两者表现出“反向操作”。
2024年,债市、股市最终双双走强,固收类、权益类和混合类等非现金管理产品收益表现优异;在存款利息接连调降后,以现金、存款等配置为主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却持续下行。中邮理财表示,2024年产品布局和结构优化,非现金产品规模占比72.27%,提升17.86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2023年,股市低迷,理财市场还在经历“净值化”转型后的余震,现金类理财产品业绩较为稳定,规模增长优势明显。2023年,中邮理财加大稳估值资产配置,现金和存款类资产占比39.81%,较上年末提高22个百分点。
从2023年、2024年的产品布局看,中邮理财表现出一定的“追涨”特性。
另一方面,在去年股债双牛下,建信理财对债券、权益的投资却继续下降,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投资债券、权益比例较上一年分别下降4.34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至26.6%、0.11%,投资规模较上一年合计减少590亿,而投资现金、存款和同业存单占比较上一年提升1.17个百分点至59.9%。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末,建信理财投资债券的比例一度达53.4%,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据工商银行披露,截至2024年末,工银理财投资现金、存款及买入返售资产的比例为40.6%,较上一年下降1.8个百分点;投资债券比例为50%,较上一年上升0.1个百分点,建信理财债券投资占比仅约工银理财的一半。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