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35:00
评论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一个个亮眼数据勾勒出基层医疗改革的奋进图景:12个国家基层综合试验区成效显著,基层诊疗人次、占比双提升;14个省份紧随其后,先后设立的148个省级试验区加速探索、亮点频出。在这场辐射全国的基层改革实践中,“试验田”里的一项项突破性探索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群众健康获得感的提升,核心在于医疗卫生服务更可及、更精准、更有温度。基层综合试验区的创新实践,正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集中发力,努力破解群众就医的堵点。
以医共体建设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全国有2188个县正在开展医共体建设,12个国家基层综合试验区更是率先建立医学影像、心电诊断、检验诊断等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全覆盖。福建长汀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5%以上,山东寿光基层首诊率达76.65%,新疆新源通过远程医疗减少重复检查超4500万次……一项项改革举措将医疗资源汇集在“云”端、下沉到家门口,让老百姓轻松做得上检查、看得好病。
以医防融合重构健康管理链条,让群众少生病。12个国家综合试验区通过团队化协作等创新服务模式,构建“防管治”一体化服务链条,将健康关口从治疗向预防前移。浙江海盐通过“家庭病床﹢长期护理床﹢居家养老床位”三床融合,累计建立家庭病床500余张;广西上思通过“防筛管治康”全周期管理,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90.13%;四川泸县实行“门诊一号管三天”、65岁以上老人免挂号费等便民举措,为患者节省费用超20万元……这些探索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干预”,让老百姓享受到“未病先预防、小病早治疗、康复有着落”的健康红利。
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让群众少操心。如今,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基层健康服务提质增效的加速器。北京密云、山东寿光、河南郏县等综合试验区建成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公共卫生、家医签约、医保等数据互联互通;安徽濉溪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两年提供480余万例诊断建议,基层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湖南湘潭雨湖区“智慧医助”系统质控病历35.22万份,基层诊疗规范率达96.7%……从数据代替患者“跑起来”,到AI辅助提升诊疗规范性,科技的力量让基层医疗服务更高效、更精准,把老百姓就医的“操心事”变为“放心事”。
要让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基层改革需继续突破深层瓶颈。例如,部门地区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还需加大,部门协同还要加强,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典型经验还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扩面等。解题关键,在于强化“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双向联动,推动医保支付、人事薪酬、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同时也要依托“国家—省级—市级”的多层级试点格局,让综合试验区的典型做法从“一地盆景”变为“全域风景”。
基层综合试验区既是“试验田”,更是“责任田”。只要紧扣群众需求“精准落子”,就能在基层“责任田”里种出健康“幸福花”。期待各级基层综合试验区秉持“闯”的精神、铆足“创”的劲头,让更多改革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实惠。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高艳坤(媒体人)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