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17: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3月30日,泉州市施琅学术研究基地在施琅故居揭牌。施琅作为清代收复台湾的关键人物,其历史功绩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据悉,该基地将构建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体系,“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揭牌仪式现场
据介绍,施琅(1621年—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泉州晋江龙湖镇人,中国清朝水师名将,受封“靖海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澎湖海战中,利用天候和潮汐取得大捷,为收复台湾立下卓越功勋。清康熙皇帝称其“立如此奇勋,必令永秉节钺,荣华以终其身”。
施琅曾在泉州府城内营造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四处四季私家园林。其故居位于鲤城区通源巷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迄今有近400年的历史,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故居为三进五开间双护厝硬山式建筑,建筑为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木构架。2023年,有关部门投入530万元,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对施琅古宅进行修缮,今年1月份,修缮工程竣工。
施琅故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周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