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33:00
4月初的一天,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的官兵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区分岗位人员、目标任务,灵活分组开展教育。有作训参谋为军官领读有关加强新域新质力量建设的理论文章,还有高级军士与入营新战士一起,畅谈奋斗故事。
近年来,该部聚焦使命任务,着眼建设转型,创新构建“分类施策、分层施教”教育体系,通过科学分类、动态评估、精准施策,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过去,这支部队教育课的效果并不像如今这般。一次课上,政治教员在台上捧着教案滔滔不绝,台下官兵埋头记录,课后“授课效果现场评价”中,一堂课的满意度显然不尽如人意。
“把教育搞成念稿子,好比给官兵强行灌输。”一位领导在教育准备会上敲响警钟。该部领导几经商讨,决定集中力量建立更为完整教育模式,创新推出“三维评价体系”——部队领导随机推门听课、官兵现场实时打分、建立“课程淘汰池”动态调整,形成“授课-评课-提升”的闭合回路。
作战勤务室主任邓辛禺感受到了授课的压力,他即将为飞行军官上教育课。前一天深夜,理论学习室内灯火通明,邓辛禺精心打磨着自己的教案。
“这次授课对象是飞行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飞行理论深厚、专业能力较强,如果不提前下足功夫,很难引起共鸣。”邓辛禺说。为了让授课内容更契合授课对象,他在受领课题后,专门组织大家召开座谈会,了解课堂需求,收集意见建议,并结合当前形势丰富教育内容。
“新时代官兵思想多元,年龄阅历各不相同,教育只有敲准鼓点,思想才能同频共振。”该部政治工作处领导表示,前期他们通过调研发现,教育实施过程中层次不清、大而化之的问题仍然存在,官兵需求众口难调,施教者与受教者难以画好同心圆,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在邓辛禺随后的教育课上,他以“猎鲨先锋制胜海天”为题,聚焦未来海空作战,结合部队使命任务与大家展开互动交流。针对飞行军官职业特点,他还专门策划了“协同作战我来讲”“我为祖国守海天”等配套活动,丰富的内容引发了飞行军官们的强烈共鸣,让大家直呼“解渴”。
政治教导员纪宇雷理解邓辛禺的用心。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讲授《海天之上话忠诚》专题授课时,精心准备了课件,一名飞行员当场问道:“您讲的特情处置案例,怎么和我们改装时的情况不一样?”
带着困惑,纪宇雷直奔一线,到机务准备间请教机务官兵战机电路排故的经历,在塔台观察指挥员,掌控飞行全流程……
两周后,纪宇雷重装上阵,带着一堂“战味儿”十足课件走上讲台。当屏幕切换至某场实战化对抗的画面,一名飞行中队长被吸引住了,直接举手提问:“如果误入危险天气,理论教材和实战手册的处置流程差异到底该怎么把握?”
课上当即展开讨论交流,一场“头脑风暴”持续了50分钟,从座舱特情处置延伸到战术协同配合。后来,地勤官兵也加入了讨论,现场画出3张不同岗位的协同流程图。
“教科书上的‘标准处置流程’,从来都是战场血与火的凝结。”课上到尾声,纪宇雷的一句结束语让整个教室一时陷入沉默,随后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课后评价中,这堂课获得了98%的“五星好评”,还有不少官兵意犹未尽,主动围到纪宇雷身边继续探讨。
如今,在该部的教育准备会上,“是否去过外场调研”“有无实战案例支撑”“能否触发岗位思考”成为教案审核的硬指标。教育评估系统显示,自建立动态评价机制以来,官兵主动提交的授课建议增加了两倍多,原本“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输出,正在变成“战位连着讲台”的双向奔赴。
除了讲台,战位也是该部开展教育的一大阵地。他们将教育课堂搬到训练场上,将教育课引入训练间隙,打造出“全时域型”的教育矩阵。
就在不久前,南海上空风起云涌,一场舰机协同反潜训练激战正酣。战机出航后快速与水面舰建链组网,双方通过共享海空态势,协同进行水声对抗,成功对水下目标实施侦察、定位、模拟攻击等战术动作。
返航归来,硝烟未尽,一场阵地教育随即展开。思想骨干杨朝高深入战位一线,在机翼下与官兵们深情讲述起一代代猎鲨人听党指挥、仗剑海天的奋斗故事,引起大家的广泛共鸣。
“高强度的战训环境下,官兵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这和把教育课堂搬到练兵备战一线,及时加油鼓劲、提振士气离不开关系。”该部领导表示,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对聚焦实战抓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他们结合战训特点,秉持“课堂跟着部队走、教育跟进任务抓”的教育理念,见缝插针开展随机教育,将课堂设在行军路途中、战鹰机翼下、大项任务前,打通生命线融入战斗链的关键一环。
除了战位,该部还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把教育课堂搬进驻地红色旧址,引导官兵汲取信仰力量,补足精神之钙。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期间,他们组织新下连战士赴驻地红色旧址参观见学。一幅幅历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贵文物,让战士们真切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如今,该部官兵聚焦反潜作战攻坚,自觉将教育感悟转化为练兵备战实践,多项创新战法得到了有效检验,部队实战化能力不断提升。
受到精神感召,中士董鹏伟也立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我将时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为强军兴军事业奉献力量。” 他坚定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张英锴 汪黄飞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0日 06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