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4 17:58:45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和主观目的。具体标准如下:
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履行法律义务,驾驶或遗弃车辆离开现场,或潜逃藏匿。
逃避救治:行为人在肇事后未进行救治,而是选择逃离现场。
逃避调查:行为人在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期间逃匿。
逃避法律追究:行为人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追究而逃离现场。
自认为无责:行为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事故现场。
涉嫌酒驾或无证驾驶: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
救治后逃逸:如果行为人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有报案条件和可能而不予报案,事后被抓获,则认定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临时躲避:在基于临时躲避被害人亲属加害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的临时躲避行为只是基于被害人亲属现实加害的急迫情形或现实加害的高度可能而采取的临时不得已的紧急或预防性避难措施,目的在临时躲避,则不应认定为逃逸。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需要行为人在客观上离开事故现场,并且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逃离现场、逃避救治和逃避调查等。此外,还需考虑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背后的主观意图,如是否认为自己无责、是否涉嫌酒驾或无证驾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