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10:47:28
百年城垣图志
蕲春,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因之得名,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承其说。蕲,一名水芹,蕲春意为蕲菜之春。历史上另称蕲阳、齐昌、蕲州。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县,治所大约在今八里湖的土门城。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汉在蕲置侯国,封陈浮为蕲春侯,传三世,国除,复蕲春县。 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孝武帝司马曜因避其母阿春讳,改蕲春县为蕲阳县,蕲阳沿用至南齐,共108年。南齐武帝永明四年(486年),改蕲阳县为齐昌县,沿用至隋初,共112年,故后人或称蕲春为齐昌。 隋统一中国后,置蕲州总管府,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蕲州总管府为蕲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复“蕲春”县名。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蕲州为“蕲春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蕲春郡”为蕲州。 宋代,因地界金国,蕲州建为防御州。元初,改“蕲州”为“蕲州路”,1364年,朱元璋改“蕲州路”为“蕲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 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明仁宗之子荆王朱瞻纲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历十代,传198年,被称为“上等州”。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裁州,复“蕲春县”。 蕲春县城(蕲州古城),今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
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明洪武六年重建,永乐六年补筑。
明嘉靖《蕲州志》载:“其城周围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门六座,城上串棂九百九十间。”是鄂东最大的城池,历史上还有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座庙,佛道盛行。
蕲州诸城诸门和城墙均毁于文革非常时期,存北门和凤山门遗址,存城墙遗址不足百米。
蕲州城北门,雄武门,又称拱辰门,位于麒麟山之巅。始建于宋理宗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后在明代进行修补。